【人才振兴】2022年“桃源乡土人才”网络推选活动开始啦

新闻热线:0876-3058388,了解广南最新权威资讯,请下载“今日广南”APP、关注“视听广南GNTV”微信公众号。

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,大力培养本土人才,激励人才发挥作用,营造尊才爱才氛围。根据《广南县“桃源乡土人才”专项实施办法(试行)》,在资格审核合格的申报对象之间开展网络推选活动。此次网络推选结果将作为建议人选的重要参考,一起来为“桃源乡土人才”点赞吧~


活动时间:2022年6月8日至6月12日。

活动方式:扫描页面底端二维码进入点赞页面即可为“桃源乡土人才”点赞。

注意事项:每个IP每天可以为1—2名参评对象点赞1次。严禁任何违规刷票行为,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。

点赞入口位于页面底端

请划至最后~

农业发展类

王和琼(广南县者兔锐琼富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)

“一个人富了不算富,大家富了才算富”,王和琼在自身取得成就之后不忘家乡父老,力所能及的帮助家乡建设,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,创办锐琼合作社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工作中,倾力帮扶贫困户,让贫困户找到致富增收之路,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依靠养牛致富路途中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同时对更多农民发展养殖产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,也为者兔乡妇女群众树立了榜样。

刘文祥(广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)

他是广南县蔬菜、油料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领跑者,本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。作为县级项目主持人先后参与育成的云干椒5号、云干椒6号获得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,参与育成的云花19号花生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,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。

陆仕林(广南县者兔乡九龙韵藤茶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、理事长)

他带领村里部分党员群众,在革佣村组建广南第一家加工藤茶和老树茶叶的专业合作社——广南县者兔乡九龙韵藤茶专业合作社,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野生藤茶资源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,成功把野生藤茶打造成为宣传者兔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,2018年获“广南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”称号,合作社获“2021年县级示范合作社”称号。

周艺畅(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)

自创立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以来,坚持脱贫致富第一线,带动农户908户4002人脱贫,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。从事铁皮石斛产业的科研、技术创新,有注册商标16个、实用新型专利18项、发明专利2项、版权保护5项,通过有机认证、知识产权管理认证、质量管理认证等多项认证,开发出6个系列50余种石斛产品。公司获得了国家、省级“科技型中小企业”,省级“林草产业龙头企业”和州级“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”等荣誉,“六郎城·仙草秘境”于2021年获国家AAA景区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。

郑继深(广南县凯鑫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叮当茶厂厂长)

他带领职工摸索、钻研、实践,以订单收购、价格补贴、投资分益和劳务用工四种模式在叮当开展扶贫工作,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,实现了群众增收与企业增产“双赢”,共开发种植无性系良种茶叶8000多亩,共研制、开发出绿茶、红茶、白茶、普洱茶等40多个名优品种。努力打造了“源升”品牌产品,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。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文山州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。

曹芝萓(广南县盛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)

2015年创办以肉牛养殖、营销为一体的广南县盛滢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积极吸收农户土地、现金、劳动力和集体土地等入股合作社,参与经营,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,逐步形成“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扶贫脱贫模式,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。先后荣获“云南省第七届百名拔尖农村乡土人才”、“云南省2020年扶贫先进个人”、“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典型”、“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
梁昌兴(广南县畜牧兽医站党支部书记、站长)

26年来致力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,文山牛被评为省“六大名牛”,入选《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·牛志》、“国家家畜基因库”,荣获全国牛肉品鉴会“最具特色奖”;实施“321”防疫新技术、疫情测报新模式,被省列为农业主推技术推广使用;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应用工作中成绩突出,个人荣获各级表彰21次。

曾武成(广南县椿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)

2019年7月返乡创业成立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合作社+基层党组织+农户”的方式抱团发展。在成立合作社之前,亲自前往山东、四川、弥勒等地进行实地考察,筛选出质量好、产量高、绿色化的香椿进行栽培,组织59人到弥勒的香椿基地考察香椿种植。目前,示范基地已发展到2180亩,带动党员、群众参与种植499亩,年内实现鲜椿销售150吨,产值450万元。

廖志颖(广南县旧莫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)

从事畜牧兽医工作22年间,荣获省、州、县、乡表彰8次。指导和参与实施完成10万头生猪、1500头高峰牛、900亩蓝莓、1200亩蔬菜、800亩红蜜桃、100亩铁皮石斛、1500亩蒜头果等标准化和规模化种养植示范基地、2万亩高标农田等项目建设。

魏莲存(广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)

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0年以来,积极抓好农业新技术、新品种的引进试验、示范、推广工作,期间曾获省、州、县科技推广奖、科技成果奖共9项,农业工作者先进个人1次,参与油菜新品种“云油杂32号”、文麦11号2个品种审定。

王正能(广南县底圩乡底圩村底圩小组村民)

从事沙戏艺术几十年,参加沙戏演出30多个剧目,他表演过的代表性剧目有《薛仁贵征东》、《金瓶记》《穆桂英挂帅》等传统剧目,他表演的沙戏步法和唱腔非常到位,受到观众的好评。他熟悉多种角色和声腔演唱,并掌握沙戏的其它声腔和角色套路,表演技艺精湛,在沙戏艺术发展史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。

王朝永(广南县底圩乡同剪村委会永兴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)

擅长制作底圩“姑娘茶”,有丰富的技艺,多年来致力于传承底圩乡民俗茶艺文化,美化固化富有底圩壮家特色的“姑娘茶十一锅样”茶艺(净、温、配、洗、冲、封、分、回、奉、闻、品),凭借丰富的姑娘茶制作工艺,有效保护和挖掘底圩茶的传统工艺价值,带领群众致富增收。

邓家驹(广南县民族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党支部副书记、办公室负责人)

他履行演员工作职责的同时承担剧本创作,主持词撰写,声乐表演,小品、诗朗诵等的创作和演绎,创作、改编、主演的《柯仲平》、《王开洪》等20余个语言类节目得到单位采用、展演。部分节目被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推荐参加州、县级比赛屡获殊荣。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艺术舞台,进行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,其工作成效、工作效率、敬业精神得到系统内干部职工及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。

张凤仙(广南县凤仙刺绣传承布艺加工坊负责人)

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文山州“七乡首席技师”。她对常用的刺绣绣法、“壮布”织法都手到擒来,在棉布制作工艺上也极为全面,能完成编织、浸染、上浆、滚压、磨光等多道工序。刺绣产品在昆明、武汉、北京、上海等地参展,更是作为广南脱贫村民的特殊礼物送到了联合国安理会,将壮族刺绣宣传到了国际上,为壮族刺绣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。

陆寿龙(广南县者兔乡人民政府退休干部)

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《赶花街》代表性传承人,他对壮民族文化了解较深,且长期从事壮民族文化的挖掘、保护、传承等工作。熟练掌握“赶花街”各个环节,一直负责者兔壮族三月花街节的组织、策划工作。

陈应文(广南县文化馆退休干部)

群文辅导工作35年如一日,白天创作,晚上辅导,日均工作14小时;农闲之际深入民间调研,为创作辅导搜集素材。曾经亲手组建9个业余文艺团队参加省州县有关专场展演和比赛并获得好成绩;亲自辅导300多个业余文艺队开展演出活动;辅导业余文艺队员10000余人(次);组织主持各种演出2000多场(次);承担业务(艺术)策划举办大型演艺活动12场(次)。获鼓励表彰27项,其中创作节目《跳穿灯》参赛集体获省级二等奖、州级一等奖、县级一等奖。加工提炼《广南洞经音乐》参加省、州展演比赛获金奖,曾接待省以上领导、海外来宾演出600余场(次)。

高永康(广南县洼曼侬民族刺绣商贸有限公司经理)

第一届云岭技能工匠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他把壮族刺绣做成大产业,开创壮族刺绣产业扶贫的新路径、新模式,是做强刺绣产业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“领头雁”。2007年成立南秀社区壮族刺绣协会,带动当地群众开始了刺绣产业开发之路,2015年成立广南县洼曼侬民族刺绣商贸有限公司,吸纳了当地60多人长期稳定就业,每年累计带动群众增收达300多万。

蒙智刚(广南县八宝民族金银首饰加工店负责人)

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银器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、文山州“七乡首席技师”,2021年担任文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《文山壮族银饰工艺》课程指导教师。他从业二十多年,熟练掌握各民族所需银器首饰、银器挂件、银器摆件等各种银器制作工艺流程。建立民族工艺传习馆,慕名前来学习银器制作技艺的学生络绎不绝,他把自身的技术、技艺、经验无条件传授,让他们在传统工艺制作的基础上不断的研发创新,使银器制作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“新门”。

扫描下方二维码点赞~

本活动网络推选活动由县委组织部、县人社局、县农科局、县文旅局负责解释。

来源:中共广南县委组织部

编辑:张玉艳(实习)

责编:胡远燕

监审:刘桂扬

允许原文转载,但未经广南县融媒体中心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私自修改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!


(作者:张玉艳(实习))